唐山打人事件:暴力攻击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学》
文案编辑 | 湛蓝
推送排版 | 许慧婷
6月10日凌晨2点40分许,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相关监控视频一经曝光,便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起轩然大波。
烧烤店监控画面
观看视频后,我们在震惊、愤怒、恐惧之余,是否又会感到疑惑?施暴者为何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如此极端且猖狂的暴力行为?为何在受害者已经失去反抗能力后依然大打出手、拳脚相向?
网友评论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第10章中对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详细剖析可以解答上述疑问。
首先,厌恶事件是促使攻击者实施暴力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厌恶事件指任何会造成心理落差和引起身体不适的现象,它会推动攻击者进入情绪准备状态。
在此次唐山打人事件中,男子期望与对方发生性关系,而女生却拒绝性骚扰并试图反抗,造成了打人者的心理落差,唤醒其愤怒情绪,为之后的暴力行为埋下导火索。
伯克威茨(Berkowitz,1978,1989)认为:“挫折会引起愤怒,即攻击者的一种情绪准备状态。一旦有攻击线索“拔掉了瓶塞”,受挫者就特别容易大发雷霆,把愤怒“倒个底朝天”。(Carlson & others,1990)。
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
其次,对攻击行为后果的预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班杜拉(Bandura,1997)提出了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我们不仅通过亲身体验攻击后果,也通过观察别人表现出的攻击现象来完成对攻击行为的学习。如果打人者知道自己不会因为攻击行为而受到惩罚,就更有可能发动攻击。
经警方调查,唐山打人事件中多名嫌犯有前科,其中主嫌犯陈继志涉及2015年的一起刑事案件,涉嫌“刑拘在逃”。陈继志和陈晓亮等人在案发前天还曾实施网络赌博洗钱违法犯罪活动,涉案资金60余万,有涉嫌黑恶组织犯罪的可能。
可见,几位惯犯曾多次跨越法律底线、在道德边缘疯狂试探,却又数次成功逃脱制裁、逍遥法外。他们对道德和法律视若无睹,认为自身的暴力行为不会受到严厉惩处,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河北省公安厅警情通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再者,群体情境会加剧施暴者的攻击倾向。作者认为,群体会通过责任扩散使得攻击行为增加。
唐山打人事件共有9名涉案人员,构成群体化情境,其中有3位在监控视频中对受害者实施了极其明显的暴力行为。去个体化和群体极化双重因素叠加发力,就会使得打人者陷入偏执与狂暴状态,表现出极端行为。
此外,酒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监控视频来看,施暴者的餐桌上有许多散放的酒瓶,在事发前应该有过大量饮酒的行为。
虽然喝酒绝对不是进行骚扰和施暴的借口,但酒精确实会降低人们自我觉知和考虑后果的能力,使得抑制攻击的能力减弱。酒瓶作为蕴含攻击潜力的工具线索,也容易让人们联想起攻击行为,进而增加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酒精与性攻击
2000年6月,一伙暴徒公然袭击了参加纽约市游行的约50名妇女,《纽约时报》中这样描述:“那是一些平常的男人,喝了过多的酒,就开始向妇女大声叫嚣,抢夺他们的东西,用水把他们浇透,扯下他们的上衣和裤子。”
综上所述,厌恶事件会唤醒攻击者的愤怒情绪,对攻击后果的预判会引发攻击行为,群体情境还会加剧施暴者的攻击倾向。一经攻击线索(如酒瓶)触发,攻击者就会大发雷霆,将愤怒“倒个底朝天”。
除了对攻击行为的分析外,《社会心理学》一书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内容: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这些直觉是否准确?从偏见到攻击,从吸引到互助,社会影响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发挥微妙作用?社会心理学原理是如何在临床、司法领域被应用,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大家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入手进行选择和阅读。
《社会心理学》
作者:【美国】戴维·迈尔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01
ISBN:9787115369840
正如作者戴维·迈尔斯在本书结尾所说:“我坚信,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借批判性思维来限制直觉思维,用理解来揭穿幻象,以同情避免不客观的审判”。
这本书通过权威的理论引用和生动的案例剖析,带领我们深入探索日常生活现象的背后原理。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后,能够以更加微观、细腻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用更客观冷静的态度审视自身和社会。这个过程充满着探索真理、矫正偏见的乐趣。
对《社会心理学》一书的推荐就到这里,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书评和相关作品的安利!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热文推荐】
周杰伦新歌再次爆红:何以伟大
“六公主”整活:如何塑造新时代下大众喜爱的媒体形象?
麦趣尔非法添加丙二醇:“国货滤镜”掩盖得了事实危机吗?
居家网课亲子矛盾暴增,如何用《修辞学》化解危机?
【深度评论】
【好书推荐】修辞学
【重磅书评】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 说服与认同 | 沉默的螺旋 消失的地域 | 技术垄断 | 是她照亮我 娱乐至死 | 知识分子的鸦片 | 跑赢危机 童年的消逝 | 疯癫与文明 | 舆论 叫魂 | 谣言 | 论可爱 文本盗猎者 | 未来是湿的
【传播科普】 基模理论 | 社交货币 | 休眠效果文本盗猎| 女性媒介作品 | 可见性 | 自我呈生命故事与画像 | 认知不协调| CMC媒介环境学 | 拟像理论 | 高考作文中的传播学意义协调管理 | 网络迷因 | 知沟假说
【营销解析】 UGC营销 | 数据营销 | 善经济 | 文化IP | “她”经济 疫情中被偏爱的品牌 | 搜索引擎营销 | 禁忌营销 综艺营销 | 会员卡营销 | 社群营销 | 秀场营销 效果广告思维 | 短视频营销 | 信息流广告 病毒营销 | 跨界营销 | 饥饿营销 | 情感营销
【大咖讲座】 世界500强实战经验 | 策划实践里出公关 公关核心素养:洞察 | 数字时代下的对话 甲方高管对外发声 | 企业高效赢取信任
流量时代塑造品牌 | 小事件大议题
大数据赋能公关传播 | 舆论引导的困境和破局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